北京市紅十字會:抓黨建、正風氣、興主業、謀發展
時間:2019-08-28
中國紅十字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北京市紅十字會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關心指導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國際紅十字運動七項基本原則,緊緊把握“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助手和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的職責定位,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著力點,抓黨建、正風氣、興主業、謀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始終不渝堅持黨對紅十字會工作的領導,扎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一)注重強化思想引領和理論武裝。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采取黨組理論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舉辦各類培訓班和讀書班等形式,努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扎實開展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教育引導黨員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干部隊伍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二)認真履行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堅持黨建帶群建,通過建立黨建工作責任制,形成了黨組書記帶頭抓、黨組成員分工抓、全體黨員共同抓的黨建工作格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組建機關黨委,增設機關紀委崗位。扎實做好干部培養、選拔、使用、管理、監督工作,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群眾評議干部工作力度。深化廉政風險防控,落實“一崗雙責”。持續開展“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專項整治。
(三)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化落實。堅持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認真做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專項巡視整改工作,建立整改臺帳清單,鞏固擴大巡視成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市委貫徹落實辦法。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機關工作作風明顯轉變。
二、緊緊依靠黨和政府關心支持,紅十字事業發展體制機制日趨完善
(一)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201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京發〔2015〕8號),對首都紅十字事業發展做出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2016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頒布《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明確紅十字組織在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工作中所承擔的職責。2019年,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紅十字會改革方案》(京政辦發〔2019〕9號),對紅十字會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北京市人大、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120/999急救體系建設。北京市各區委、區政府將紅十字工作納入整體規劃,出臺《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實施辦法》,紅十字事業發展環境逐步優化。
(二)各部門和理事單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北京市委組織部十分重視紅十字會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和監事會建設。北京市編辦等部門關心支持人員編制、職能配置、內設機構的改革。北京市教委、市國資委將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納入相關人員培訓內容。北京市直機關工委、首都文明辦、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總工會等先后與北京市紅十字會聯合,制定印發政策性文件20余個,形成了一系列政策規定和法規體系。
(三)財政保障力度持續加大。北京市財政每年安排人道領域專項資金近1億元,用于支持紅十字會重點項目的開展。各區財政也建立了專項資金,支持紅十字會開展人道服務。越來越多的單位和部門在應急救護培訓、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等項目中,持續加大資金投入。
三、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和隊伍建設,紅十字會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明顯增強
(一)專兼職工作者和會員隊伍不斷擴大。北京市紅十字系統人員編制數增加到347名。近年來,北京市紅十字會積極拓展會員隊伍建設,與北京農商銀行聯手推出“四個一”會員之家,探索會員發展新方式、新途徑,實現了會員數量穩步提升。
(二)基層基礎更加扎實。北京市街道(鄉鎮)普遍建立了基層紅十字組織,配備了兼職干部。有條件的村(社區)組建了紅十字會。國企系統在工委成員單位建立紅十字會,建會率達到100%。全市建成基層紅十字組織3000余個,基本形成鄉鎮(街道)、村(社區)、工委系統的基層組織網絡。
(三)紅十字青少年工作深入開展。2015年至2019年7月,舉辦各類青少年培訓班500余期,培訓骨干2000余人。探索人道法項目已覆蓋全市16區120所中小學校,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稱贊實施探索人道法項目為“北京速度”。首都院校每年舉辦青年公益論壇、高峰論壇、高校交流會等一批品牌活動,累計參與學生2萬余人。分別與津、冀等地舉辦青少年交流營活動。2015年至2018年,全市125所學校獲得十佳優秀紅十字青少年活動獎,976人獲得優秀紅十字青少年會員。積極推進應急救護培訓、青春善言行等活動,數百萬名青少年從中受益。
四、注重發揮紅十字組織獨特優勢,助力“平安北京”建設彰顯新作為
(一)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建立了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救援網絡,納入城市應急體系,列入北京市應急委、市安委會成員單位。建立了市區備災物資儲備庫,市級儲備庫被總會評定為一級備災物資儲備庫。健全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建立了快速響應機制。2015年至今,全市先后組建了20余支800余人骨干救援隊伍,購置了20余類救援裝備。999建立了城市立體緊急醫療救援體系,形成國內與國際、地面與空中、長距離與短距離醫療救援格局。
(二)救災救援能力逐步提高。2015年開始,北京市紅十字會每年與天津、河北紅十字會輪流組織三地救援隊應急演練。參與了密云石城鎮暴雨等自然災害救援任務,積極組織“8·12”天津重大火災爆炸等賑災救助工作。
(三)積極參與應急保障工作。健全完善紅十字人道救援醫療保障專用車運行機制。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999)推出“一分鐘處置模式”,與120、110、122、119指揮平臺聯動,搶救傷者與處理事故同時進行。敏感時期加強重點地區的值守和保障,每年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百余起。參與完成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青島上合峰會等國事要事賽事醫療保障活動1000余次。圓滿完成圭亞那10名患者轉運回國醫療保障任務,助力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
五、服務和維護百姓生命健康,人道領域助手作用更加突出
(一)應急救護培訓實現新突破。2015年以來,建成1家中國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示范基地,21家市級紅十字應急救護教育培訓基地。完成應急救護工作指導委員會的組建及換屆,為應急救護培訓方面提供智庫服務。2015年至2018年應急救護普及培訓288萬余人次,獲證近46萬人次,2015年榮獲第三屆全國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三等獎,2017年榮獲第四屆全國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冠軍。
積極推進“五進”救護培訓工作,在進社區中完成“十五分鐘救助圈”的打造;在進農村中在社區村建立紅十字服務站,開展應急救護普教及獲證培訓。在進學校中開展《小小急救員》大講堂項目、《培訓進軍訓》項目及《大手拉小手》項目;在進企業中完成燕山石化實現企業內部特色安全培訓向成為市級應急救護教育培訓基地過渡、郵政系統“千人培訓計劃”活動;在進機關中實現公務員體系“北京干部教育網”在線課程學習等特色活動,在文明引導員骨干持有救護員證上崗。
(二)人道惠民舉措打造新亮點。組織實施“博愛在京城”、“京津冀聯合救助”、“國內外災害救援”等項目。深入開展“兩節送溫暖”、“生命關愛”、“博愛助學”等公益活動。認真組織實施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小天使基金”、“陽光天使基金”等項目。推進“紅十字村(社區)”建設,開展健康扶貧活動,配備智能急救站。著眼對口幫扶工作,助力精準脫貧,中心城區與遠郊區紅十字會開展“一對一”結對子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積極開展“同心·共鑄中國心”藏區大型醫療公益活動,成為國內唯一涵蓋所有藏區的公益項目。2015年以來,首都紅十字系統共募集款物達7.1億元,救助款物支出5.3億元,讓更多貧困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三)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工作取得新進展。近5年來,完成志愿者入庫31723人份,社區、高校宣傳講座400余場,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161人。組建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推動無償獻血宣傳表彰工作。每年開展關愛血液病患兒彩虹計劃。首都高校造血干細胞公益宣傳動畫大賽獲獎作品,被中華骨髓庫和多家省級分庫作為宣傳材料。健全完善捐獻者和志愿者的關愛激勵機制,完善了志愿接收遺體工作流程、解剖流程和運輸流程,2015年至2018年共有1100人實現了遺體捐獻。
六、大力弘揚紅十字精神,助力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民間交往作用逐步顯現
(一)紅十字精神深入人心。2015年以來,北京市紅十字系統圍繞世界“紅十字日”、“獻血日”等重要節點,精心策劃新聞報道和主題宣傳,積極推送宣傳片、紀實片、動漫片,加大對特色項目、服務品牌的宣傳力度,開展百姓宣講、群眾答題、書畫比賽、文藝巡演、“公益趕大集”等多種形式宣傳活動。探索運用“二微一端”等新媒體,形成全媒體宣傳新格局。
(二)志愿服務獲得群眾點贊。五年來,全北京市紅十字志愿者連續開展“人道追夢﹒愛滿京城”志愿服務活動,市區兩級紅十字會建立志愿服務基地20余處,累計服務20余萬人次。結合“防災減災日”、“重陽節”、“艾滋病日”等重要節點,全市開展了一系列應急救護知識普及、預防艾滋病宣傳、敬老助殘、扶貧幫困等志愿服務活動,年均500余場次。積極推進志愿服務隊伍實名制,截至2019年7月,實名登記志愿服務隊136支,注冊志愿者5000余人,志愿服務隊伍累計志愿者8萬余人。
(三)民間交往交流合作穩步開展。北京市紅十字會代表參加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并在大會上作主題發言,這是中國紅十字會地方分會在國際人權理事會議的第一聲。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及“一帶一路”倡議,參與組建中國紅十字會援外醫療隊助力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截至目前,已與14個國家首都或地區紅十字會簽署友好交流協議,進一步發展了與其他國家首都或地區紅十字會交流合作。連續承辦或舉辦中日韓首都紅十字組織高層峰會及青少年交流營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