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仁心:以行動詮釋生命教育
時間:2025-04-22
4月21日,經過4個多小時采集,江蘇省南京市第三中學的彭志杰老師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成功捐獻30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名遠方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種”。至此,彭志杰成為江蘇省1593例、南京市227例、秦淮區27例,同時也是秦淮區2025年第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出生于1998年的彭志杰在大學期間一直堅持無償獻血,在2023年單位組織的獻血中,他做了一件特別的事——多保留了8毫升血液樣本進入中華骨髓庫,從而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2025年1月15日,秦淮區紅十字會人員電話告知他與某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詢問他是否愿意做進一步的高配及捐獻時,他很快回復——“我愿意!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我對造血干細胞比較了解,捐獻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且可以救人生命。”
定下捐獻日期時他說,“我在課堂上就給學生們講過造血干細胞是一類特別的細胞,它可以分化成人體的各種血細胞和免疫細胞,是構成血液循環和免疫的基礎。捐獻的干細胞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增殖恢復,對身體幾乎沒有影響。作為一名老師,一個班主任,我經常會教導學生‘敬畏生命’,真正的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多的是愛與責任的傳承,我們微不足道的付出,換來的可能是患者生命的延續。”彭老師的善舉在校園內外引起熱烈反響,他不僅是三尺講臺的耕耘者,更是生命教育的踐行者,他的選擇為全校師生樹立了道德標桿。
面對贊譽,彭志杰謙遜地表示:世界上最奇妙的變化,不是干細胞變成血細胞的過程,而是平凡如你我的一次決定,能讓另一個生命重新綻放。希望有更多人破除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誤解,加入這份“生命備份”的行列。
黃莉